当前位置: | 首页 > |
|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中法委发〔2020〕1号)、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浙委法发〔2020〕8号)、《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文件和法规精神,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和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先行市,现就加强我市法治乡村建设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参与、乡村为主体和法治与自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原则。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先行市目标,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深化法治乡村建设,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法治宁波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到2022年,努力实现涉乡村法律制度更加完善,涉乡村司法执法更加规范,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干部群众法治素养显着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实现“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学法守法示范户”行政村100%覆盖。民法典主题宣传阵地乡镇(街道)100%覆盖。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占比达到60%以上。到2025年,涉乡村领域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全面推进,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障,民生福祉得到有效增进,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争取新创2家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0-15家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300个以上,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占比达到90%以上。到2035年,乡村法治可信赖、权利有保障、义务必履行、道德得遵守,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开创新局面,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高水平建成法治乡村。
二、主要任务
(一)确保《条例》全面贯彻实施。区县(市)党委、政府和市级各有关部门,要宣传贯彻落实好《条例》的各项规定。〔责任单位: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市司法局等市级有关单位〕区县(市)党委全面领导当地法治乡村建设,市和区县(市)政府应当根据全面依法治理的要求,制定本行政区域法治乡村建设规划,每年度制定规划实施方案。〔责任单位: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市司法局〕区县(市)政府要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场所、物资等。〔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府〕区县(市)人大常委会要积极做好《条例》的实施监督工作,适时开展执法检查。《条例》的主要实施单位要在实施一年后的六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市司法局〕司法行政部门要围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系统梳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做好“立、改、废”工作。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指导、检查、督促法治乡村建设,在《条例》颁布后集中一段时间,广泛宣传《条例》,做到《条例》宣传进村入户。〔责任单位:市、区县(市)司法局〕市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制定法治乡村建设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涵盖涉乡村领域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公共法律服务,矛盾化解和平安建设,依法治理和乡村智治,示范创建等内容。〔责任单位:市司法局〕民政、人力社保、农业农村、公安、综合行政执法、财政、文广旅游、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住建、交通运输、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责任单位:市级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政府〕
(二)推进乡镇(街道)法治建设。建立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并进行公示。建立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个人法治乡村建设履职清单和集体履职清单制度,清单应列明具体的履职形式、内容和要求等,清单应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变更及时调整,要将履职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内容,要将集体履职情况纳入对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落实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标准规范,提升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质效,对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签订行政机关合同等进行合法性审查,对党内规范性文件、村规民约参照规范进行审查。严格履行合法性审查工作主体责任,明确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机构、审查范围、审查内容、审查流程等。根据本地实际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积极开展法治乡镇(街道)建设示范创建活动。〔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推进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建立明晰的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构建乡镇(街道)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机制,健全乡镇(街道)法治建设监督制约体系,将数字化改革融入乡镇(街道)法治建设。〔责任单位: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各乡镇(街道)〕区县(市)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确保每个司法所至少配备2名以上行政编制人员。不断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每年度工作培训不少于5天,培训内容应涵盖司法所业务范围。努力提高“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到2025年,每个中心乡镇(街道)司法所争取有1名司法行政编制人员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责任单位:各区县(市)司法局〕区县(市)政府以及乡镇(街道)应规范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需要村民委员会协助的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并对清单实行动态化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落实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的经费和工作保障条件。〔责任单位:区县(市)政府〕
(三)提升涉乡村行政执法水平。深化乡镇(街道)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涉乡村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深化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的原则,稳步推进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到2022年底,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达到25%以上,与乡镇(街道)权力清单和审批许可事项匹配率达到80%以上。指导试点乡镇科学制定《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事项目录》。迭代更新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和部门专业执法事项清单,到2022年基本形成乡镇(街道)执法事项清单。〔责任单位:市综合执法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优化拓展乡村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建立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指挥中心,负责统筹辖区内执法力量,指挥、协调行政执法活动。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人随事走”原则,整合各行政执法部门力量,成立统一执法巡查队伍,实施联勤联动。〔责任单位:市、区县(市)综合执法局〕行政执法部门要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健全涉乡村执法协调协作、信息共享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促进涉乡村执法合法有效。〔责任单位:各区县(市)行政执法单位〕司法行政部门要统筹乡镇(街道)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建设,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作出重大涉乡村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各区县(市)司法局〕乡镇(街道)要强化事先内部监督机制,突出重点,以推进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为抓手,优化内部事前事中法制审核机制,对乡镇(街道)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信息公开等重点执法行为进行实质性的法制审核,确保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有效。〔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四)增强涉乡村司法保障能力。整合基层法治力量,充分发挥基层法庭、基层检察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追索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人身损害赔偿金、劳动报酬且经济上确有困难的群众依法采取缓、减、免交诉讼费措施,对生活困难的被害人及其亲属,对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当事人按规定及时给予司法救助。〔责任单位: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各区县(市)法院、检察院〕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聚焦“三农”短板和突出问题,在耕地资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等领域,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责任单位:市检察院,各区县(市)检察院〕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要依法打击制裁侵害农民利益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从严从快惩治农村黑恶势力,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秩序;依法妥善办理涉乡村纠纷案件,加大涉乡村案件执行和对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力度,及时维护和保障农民合法权利;司法所要履行好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指导人民调解组织及人民调解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基层政府合法性审查实施等职责。〔责任单位: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各区县(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
(五)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司法行政部门和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大力推进《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和其他涉乡村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加强对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等基层组织人员的法治教育,将乡村法治建设纳入乡村干部培训计划。培养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为重点的农村“法治带头人”,充分发挥其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深化“学法守法示范户”培育工程,制定完善指导标准。到2022年末,完成对上述人员以宪法、民法典、《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为重点的法律知识轮训。〔责任单位:各区县(市)司法局,各乡镇(街道)〕落实普法责任制,民政、农业农村、公安、综合行政执法、财政、文广旅游、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民族宗教、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住建、卫生健康、人力社保、妇联等单位要建立年度涉乡村普法项目,在履职过程中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责任单位:市级有关单位,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普法志愿者组织,实施“网格员+法治宣传员”培育工程,扩大农村普法志愿者队伍。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参与乡村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平安建设等活动。各级政府要结合城乡环境改造、新农村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增加农村公共设施的法治文化元素,推进法治公园、广场、长廊、街区等农村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实现民法典主题宣传阵地乡镇(街道)全覆盖,为农民搭建广泛的学法平台。〔责任单位:各区(县)市司法局,各乡镇(街道)〕司法行政和文化主管部门要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组织编写、创作推出一批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精品,提升农村法治文化的引导力。〔责任单位:市司法局、文广旅游局,各区(县)市司法局、文广旅游局〕
(六)加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为村和村民按需提供清单式、主题式、套餐式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打造“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2.0版,建立法律顾问工作清单,推进乡村法律顾问工作标准化建设,落实工作考核制度。〔责任单位:各区县(市)司法局〕规范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工作室)建设,加快“公证E通”在乡村设点进程,提升公证为农服务便捷性。引导公证机构积极开展公证服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的确权、流转工作,助力完善乡村用地规划。〔责任单位:市、区县(市)司法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各乡镇(街道)〕开辟涉农司法鉴定绿色通道,加快引进涉农司法鉴定人才,培育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建立涉农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扩大受援对象和受案范围,在乡村法律援助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法律援助代办、“掌上办”。〔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各区县(市)司法局〕注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农村集体资产纠纷和农业生产事故纠纷等事项法律援助。〔责任单位:各区县(市)司法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人社局〕加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低边对象和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责任单位:各区县(市)司法局、民政局、残联,各乡镇(街道)〕精准实施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满足乡村群众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法律需求。大力推进乡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管理服务向乡村基层延伸,为乡村群众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责任单位:各区县(市)司法局,各乡镇(街道)〕
(七)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平安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县乡党委政府要加大县乡两级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力度,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定期开展农村社会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化解活动,完善村镇两级纠纷逐级递进、分层流转机制,有效预防和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各乡镇(街道)〕建立完善人民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司法行政部门要指导乡镇(街道)、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县两级人民调解员协会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健全乡镇(街道)、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制度,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至少配备2名专职调解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至少配备1名专职调解员。加大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知识培训。〔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政法委、司法局、公安局、法院,乡镇(街道)〕整合公安、司法行政、民政、人力社保、信访、法院、检察院以及工青妇等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资源力量,推动建立“综合性”“一站式”调解工作平台,联动化解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责任单位: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加强监(所)地衔接协作机制建设,做好农村禁毒和特殊人群安置帮教工作,完善农村社区矫正监管教育帮扶体系。〔责任单位:各区县(市)人民法院、检察院、政法委、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人力社保局、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培育良好村风民风家风。进一步在广大农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讲道德、守道德。开展和睦邻里节、家庭文化节和“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发挥身边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借助乡贤道德感召力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涵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循法而为的文明乡风。〔责任单位:各区县(市)文明办、乡镇(街道)〕
(八)完善乡村民主自治机制。实施乡村依法治理能力现代化行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到“党建统领、四治融合”。区县(市)、乡镇(街道)党政部门应充分发挥联村包户、驻点调研等工作制度优势,了解村民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需求,宣传法治乡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指导法治乡村建设各项工作,解决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和村民的实际困难。〔责任单位:各区县(市)党委、政府,各乡镇(街道)〕民政、司法行政、农业农村部门要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探索村民自治多种有效实践形式。积极发挥基层法律服务机构、村法律顾问、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作用,建立健全村级事务合法性审查前置机制,引导村民依照法定程序制订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依法开展村务决策、村务公开、矛盾调处化解等工作。深化推行“村民说事”制度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乡镇(街道)应当指导村民委员会实施“村民说事”制度,落实相关保障措施,协调解决“办事”环节中遇到的问题。〔责任单位:市、区县(市)纪委监委、民政局、司法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街道)〕各村应当建立“村民说事”制度,明确主体、内容、范围、渠道,完善“说、议、办、评”流程。各村应当为开展“村民说事”提供场地,要编制好说事清单并予以公布,要畅通村民信箱、说事热线、手机客户端等途径开展“村民说事”。要做好分流承办,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间并对办事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要建立说事台账。依法依规编制小微权力清单,并予以公布。清单应包括村级组织在履行权力时的职责和权限。〔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九)加快“数字法治·智慧乡村”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数字法治·智慧乡村”建设,围绕群众需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支撑。〔责任单位: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民政局、市大数据局、市通信管理局〕推行“最多跑一次”数字化便民举措,推进法律服务移动端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甬派“法治宁波”频道、“法治宁波”微信公众号、“公证E通”、“宁波普法网”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完善“浙里办”宁波公共法律服务”集成应用模块功能,围绕群众法治宣传、法律服务需要,实现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事务办理“掌上学”“掌上问”“掌上办”。(责任单位:市司法局)行政执法部门要提升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化水平,聚焦细节,试点推广应用视音频智能管理平台,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数据化记录、存储、调阅制度,确保涉乡村行政执法程序规范和实体公正。〔责任单位:各区县(市)行政执法单位〕司法行政、综合执法等部门要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集成应用,加强涉乡村执法规范化和数字化建设,实现对事中事后监管的数字监督。〔责任单位:各区县(市)司法局、综合执法局〕完善司法为民便民利民措施,畅通涉乡村司法案件信访渠道,不断完善“移动微法院”“乡村检察官云平台”等建设,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应用场景的特色小程序等数字化司法便民项目建设,加强推广力度,引导和支持农村居民通过“数字法治”途径表达诉求、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维护村民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各区县(市)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信访局〕司法行政部门和人民银行、银保监局要逐步建立个人(家庭)法律信用和个人(家庭)贷款需求相结合的制度。〔责任单位:市司法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宁波银保监局〕加快乡村治理智能化建设,乡镇(街道)、村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村民说事”流程数字化,小微权力履行数字闭环。推广“掌上智村”等数字化治理平台应用,完善乡村网格化管理中的基础信息采集、隐患排查处置和联系服务群众等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效果。〔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十)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主要抓手,组织开展创建工作,引导群众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依法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实现2021年-2025年省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增倍计划。〔责任单位:市、区县(市)司法局、民政局〕“民主法治示范村”考评体系,推动 “民主法治示范村” 规范化创建、标准化引领。强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动态管理,每年对已经获得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的村进行复核,对存在问题的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对复核不合格的村取消称号。探索建立“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成效第三方测评机制,提高测评的客观性,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建立“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成果应用机制,将其作为文明村、善治村等创建的前提条件。〔责任单位:市司法局〕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县(市)和镇(乡)街道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法治乡村建设的统一领导,把法治乡村建设作为法治宁波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作来抓。要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乡村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协调统筹,及时研究解决法治乡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要因地制宜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务求取得实效。
(二)强化支持保障。建立健全法治乡村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经费保障,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予以保障。司法行政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法治乡村建设的组织实施和工作指导,围绕法治乡村建设的主要任务,研究制定落实的具体举措,确保各项任务贯彻落实。区县(市)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司法所建设,配强司法所辅助人员,提高司法所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履职能力。
(三)落实督察考核。各地党委依法治区县(市)办加强对法治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将法治乡村建设纳入法治建设考核体系,作为法治督察的重要内容,适时组织督导检查,对组织开展不力、推进成效不足的要督促限时整改。区县(市)党委组织部门要把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作为衡量镇(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重视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推动作用,努力为全市法治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附件:1.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市级单位任务分解表
2.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区县(市)任务分解表
3.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乡镇(街道)任务分解表
4.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村(社区)任务分解表
5.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表
中共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委依法治市办
2021年8月27日
附件1
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市级单位任务分解表
序号 | 任务名称 | 主要职责 | 责任单位 | 备注说明 |
1 | 确保《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全面贯彻实施 | 宣传贯彻落实好《条例》的各项规定;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 | 市级有关单位 | 市级有关单位:市纪委市监委机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局、市经信局、市民宗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大数据局、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市红十字会、市人民银行、宁波银保监局、市通信管理局。 |
2 | 制定全市法治乡村建设规划,每年度制定规划实施方案。 | 市司法局 | ||
3 | 《条例》实施一年后的六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实施情况。 | 市司法局 | ||
4 | 围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系统梳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做好市级“立、改、废”工作。 | 市司法局 | ||
5 | 指导、检查、督促全市法治乡村建设,制定市级法治乡村建设指标体系。 | 市司法局 | 指标体系要涵盖涉乡村领域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公共法律服务,矛盾化解和平安建设,依法治理和乡村智治,示范创建等内容。 | |
6 | 提升涉乡村行政执法水平 | 深化乡镇(街道)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涉乡村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 市综合执法局 | 深化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的原则,稳步推进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到2022年底,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达到25%以上,与乡镇(街道)权力清单和审批许可事项匹配率达到80%以上。 |
7 | 指导试点乡镇科学制定《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事项目录》,迭代更新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和部门专业执法事项清单。 | 市综合执法局 | 指导、检查、督促各区县(市)有效推进试点乡镇工作,认真总结,逐步推广,到2022年基本形成乡镇(街道)执法事项清单。 | |
8 | 优化拓展乡村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建立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指挥中心,负责统筹辖区内执法力量,指挥、协调行政执法活动。 | 市综合执法局 |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人随事走”原则,整合各行政执法部门力量,成立统一执法巡查队伍,实施联勤联动。 | |
9 | 增强涉乡村司法保障能力 | 指导、检查、督促各区县(市)做好基层法治力量整合工作,有效发挥基层法庭、基层检察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 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 | |
10 | 加大司法救助力度。 | 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 | 对追索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人身损害赔偿金、劳动报酬且经济上确有困难的群众依法采取缓、减、免交诉讼费措施,对生活困难的被害人及其亲属,对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当事人按规定及时给予司法救助。 | |
11 | 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 | 市检察院 | 聚焦“三农”短板和突出问题,在耕地资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等领域,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 | |
12 | 依法打击制裁侵害农民利益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从严从快惩治农村黑恶势力,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秩序;依法妥善办理涉乡村纠纷案件,加大涉乡村案件执行和对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力度,及时维护和保障农民合法权利。 | 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 | ||
13 | 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 | 推进《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和其他涉乡村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 | 市司法局 | |
14 | 落实普法责任制,建立年度涉乡村普法项目,在履职过程中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 | 市级有关单位 | 市级有关单位:市纪委市监委机关、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局、市经信局、市民宗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市大数据局、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市红十字会、市人民银行、宁波银保监局、市通信管理局。 | |
15 | 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 | 市司法局、文广旅游局 | 组织编写、创作推出一批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精品,提升农村法治文化的引导力。 | |
16 | 加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 指导、检查、督促各区县(市)做好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工作。 | 市司法局 | |
17 | 规范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工作室)建设,加快“公证E通”在乡村设点进程,提升公证为农服务便捷性。 | 市司法局 | 引导公证机构积极开展公证服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的确权、流转工作,助力完善乡村用地规划。 | |
18 | 开辟涉农司法鉴定绿色通道,加快培养、引进涉农司法鉴定人才,培育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 | 市司法局 | 建立涉农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扩大受援对象和受案范围,在乡村法律援助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法律援助代办、“掌上办”。 | |
19 | 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平安乡村建设工作机制 |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 | 市委政法委 | 指导、督促、检查各区县(市)做好县乡两级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定期开展农村社会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化解活动,完善村镇两级纠纷逐级递进、分层流转机制,有效预防和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
20 | 完善乡村民主自治机制 | 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探索村民自治多种有效实践形式。 | 市纪委监委机关、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 | 积极发挥村法律顾问、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作用,建立健全村级事务合法性审查前置机制,引导村民依照法定程序制订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依法开展村务决策、村务公开、矛盾调处化解等工作。深化推行“村民说事”制度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乡镇(街道)应当指导村民委员会实施“村民说事”制度,落实相关保障措施,协调解决“办事”环节中遇到的问题。 |
21 | 加快“数字法治·智慧乡村”建设 | 推进“数字法治·智慧乡村”建设 | 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信局、市民政局、市大数据局、市通信管理局 | 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数字法治·智慧乡村”建设,围绕群众需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信息化、智能化支撑。 |
22 | 推行“最多跑一次”数字化便民举措,推进法律服务移动端数字化服务体系建设。 | 市司法局 | 做好甬派“法治宁波”频道、“法治宁波”微信公众号、“公证E通”、“宁波普法网”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完善“浙里办”宁波公共法律服务集成应用模块功能,围绕群众法治宣传、法律服务需要,实现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事务办理“掌上学”“掌上问”“掌上办”。 | |
23 | 完善司法为民便民利民措施,畅通涉乡村司法案件信访渠道。 | 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信访局 | 不断完善“移动微法院”“乡村检察官云平台”等建设,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应用场景的特色小程序等数字化司法便民项目建设,加强推广力度,引导和支持农村居民通过“数字法治”途径表达诉求、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维护村民合法权益。 | |
24 | 逐步建立个人(家庭)法律信用和个人(家庭)贷款需求相结合的制度。 | 市司法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宁波银保监局 | 积极探索,逐步建立。 | |
25 |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 | 组织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科学编制“民主法治示范村”考核体系,推动 “民主法治示范村” 规范化创建、标准化引领。 | 市司法局 | 强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动态管理,每年对已经获得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的村进行复核,对存在问题的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对复核不合格的村取消称号。探索建立“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成效第三方测评机制,提高测评的客观性,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建立“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成果应用机制,将其作为文明村、善治村等创建的前提条件。 |
附件2
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区县(市)任务分解表
序号 | 任务名称 | 主要职责 | 责任单位 | 备注说明 |
1 | 确保《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全面贯彻实施 | 宣传贯彻落实好《条例》的各项规定。 | 区县(市)党委、政府 | |
2 | 全面领导当地法治乡村建设。 | 区县(市)党委 | ||
3 | 制定本行政区域法治乡村建设规划,每年度制定规划实施方案。 | 区县(市)政府 | 在党委领导下,根据全面依法治理的要求进行。 | |
4 | 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场所、物资等,按照职责做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 | 区县(市)政府 | ||
5 | 积极做好《条例》的实施监督工作,适时开展执法检查。 | 区县(市)人大 | ||
6 | 在《条例》实施一年后的六个月内向区县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实施情况。 | 区县(市)司法局 | ||
7 | 围绕本区县(市)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系统梳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做好“立、改、废”工作。 | 区县(市)司法局 | ||
8 | 指导、检查、督促本区县(市)法治乡村建设,在《条例》颁布后集中一段时间,广泛宣传《条例》,做到《条例》宣传进村入户。 | 区县(市)司法局 | ||
9 | 推进乡镇(街道)法治建设 | 推进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 | 区县(市)党委、政府 | 建立明晰的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构建乡镇(街道)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机制,健全乡镇(街道)法治建设监督制约体系,将数字化改革融入乡镇(街道)法治建设。 |
10 | 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 | 区县(市)司法局 | 结合实际,科学调配、合理下沉,确保每个司法所至少配备2名以上行政编制人员。不断提高司法所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每年度工作培训不少于5天,培训内容应涵盖司法所业务范围。努力提高“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持证率,到2025年,每个中心乡镇(街道)司法所争取有1名司法行政编制人员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 |
11 | 规范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 | 区县(市)政府 | 需要村民委员会协助的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并对清单实行动态化管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落实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的经费和工作保障条件。 | |
12 | 提升涉乡村行政执法水平 | 深化乡镇(街道)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涉乡村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 区县(市)政府 | 深化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按照“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监督”的原则,稳步推进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到2022年底,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达到25%以上,与乡镇(街道)权力清单和审批许可事项匹配率达到80%以上。 |
13 | 指导试点乡镇科学制定《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事项目录》,迭代更新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和部门专业执法事项清单。 | 区县(市)政府 | 认真总结,逐步推广,到2022年基本形成乡镇(街道)执法事项清单全区县(市)覆盖。 | |
14 | 优化拓展乡村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建立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指挥中心,负责统筹辖区内执法力量,指挥、协调行政执法活动。 | 区县(市)综合执法局 |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按照“人随事走”原则,整合各行政执法部门力量,成立统一执法巡查队伍,实施联勤联动。 | |
15 | 规范行政执法 | 区县(市)行政执法单位 | 区县级各行政执法单位要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健全涉乡村执法协调协作、信息共享机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促进涉乡村执法合法有效。 | |
16 | 统筹乡镇(街道)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建设。 | 区县(市)司法局 | 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作出重大涉乡村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作用。 | |
17 | 增强涉乡村司法保障能力 | 整合基层法治力量,充分发挥基层法庭、基层检察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 区县(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 | |
18 | 加大司法救助力度。 | 区县(市)法院、检察院 | 对追索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人身损害赔偿金、劳动报酬且经济上确有困难的群众依法采取缓、减、免交诉讼费措施,对生活困难的被害人及其亲属,对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当事人按规定及时给予司法救助。 | |
19 | 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 | 区县(市)检察院 | 聚焦“三农”短板和突出问题,在耕地资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保护等领域,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 | |
20 | 依法打击制裁侵害农民利益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从严从快惩治农村黑恶势力,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秩序;依法妥善办理涉乡村纠纷案件,加大涉乡村案件执行和对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力度,及时维护和保障农民合法权利;履行好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指导人民调解组织及人民调解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基层政府合法性审查实施等职责。 | 区县(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 | ||
21 | 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 | 推进《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和其他涉乡村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 | 区县(市)司法局 | 加强对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等基层组织人员的法治教育,将乡村法治建设纳入乡村干部培训计划。培养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为重点的农村“法治带头人”,充分发挥其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作用。推进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深化“学法守法示范户”培育工程,制定完善指导标准。到2022年末,完成对上述人员以宪法、民法典、《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为重点的法律知识轮训。 |
22 | 落实普法责任制,在履职过程中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宣传。 | 区县(市)党委、政府 | ||
23 | 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普法志愿者组织。 | 区县(市)司法局 | 实施“网格员+法治宣传员”培育工程,扩大农村普法志愿者队伍。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平安建设等活动。 | |
24 | 做好基层法治文化建设。 | 区县(市)司法局 | 指导、督促、检查乡镇(街道)要结合城乡环境改造、新农村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增加农村公共设施的法治文化元素,推进法治公园、广场、长廊、街区等农村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实现民法典主题宣传阵地乡镇(街道)全覆盖,为农民搭建广泛的学法平台。 | |
25 | 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 | 区县(市)司法局、文广旅游局 | 组织编写、创作推出一批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精品,提升农村法治文化的引导力。 | |
26 | 加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 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涉农涉村公共法律服务。 | 区县(市)司法局 | 为村和村民按需提供清单式、主题式、套餐式普惠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打造“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2.0版,建立法律顾问工作清单,推进乡村法律顾问工作标准化建设,落实工作考核制度。 |
27 | 规范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工作室)建设。 | 区县(市)司法局、自然资源规划局 | 加快“公证E通”在乡村设点进程,提升公证为农服务便捷性。引导公证机构积极开展公证服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的确权、流转工作,助力完善乡村用地规划。 | |
28 | 开辟涉农司法鉴定绿色通道 | 区县(市)司法局 | 加快培养、引进涉农司法鉴定人才,培育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建立涉农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扩大受援对象和受案范围,在乡村法律援助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法律援助代办、“掌上办”。 | |
29 | 注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农村集体资产纠纷和农业生产事故纠纷等事项法律援助。 | 区县(市)司法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农业农村局、应急管理局、人社局 | ||
30 | 加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低边对象和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 | 区县(市)司法局、民政局、残联 | ||
31 | 精准实施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推进乡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 区县(市)司法局 | 满足乡村群众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法律需求,引导管理服务向乡村基层延伸,为乡村群众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 | |
32 | 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平安乡村建设工作机制 |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 | 区县(市)党委、政府 | 加大县乡两级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建设力度,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定期开展农村社会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化解活动,完善村镇两级纠纷逐级递进、分层流转机制,有效预防和就地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
33 | 建立完善人民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 区县(市)政法委、司法局、公安局、法院 | 司法行政部门要指导乡镇(街道)、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市县两级人民调解员协会作用,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健全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制度,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至少配备2名专职调解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至少配备1名专职调解员。加大对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知识和信息化应用培训。 | |
34 | 推动建立“综合性”“一站式”调解工作平台,联动化解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 | 区县(市)党委、政府 | 整合公安、司法行政、民政、人力社保、信访、法院、检察院以及工青妇等基层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资源力量。 | |
35 | 完善农村社区矫正监管教育帮扶体系。 | 区县(市)人民法院、检察院、政法委、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人力社保局、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 | 加强监(所)地衔接协作机制建设,做好农村禁毒和特殊人群安置帮教工作。 | |
36 | 培育良好村风民风家风。 | 区县(市)文明办 | 进一步在广大农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讲道德、守道德。开展和睦邻里节、家庭文化节和“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发挥身边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借助乡贤道德感召力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涵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循法而为的文明乡风。 | |
37 | 完善乡村民主自治机制 | 实施乡村依法治理能力现代化行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到“党建统领、四治融合”。 | 区县(市)党委、政府 | 充分发挥联村包户、驻点调研等工作制度优势,了解村民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需求,宣传法治乡村建设的有关政策,指导法治乡村建设各项工作,解决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和村民的实际困难。 |
38 | 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探索村民自治多种有效实践形式。 | 区县(市)纪委监委、民政局、司法局、农业农村局 | 积极发挥村法律顾问、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作用,建立健全村级事务合法性审查前置机制,引导村民依照法定程序制订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依法开展村务决策、村务公开、矛盾调处化解等工作。深化推行“村民说事”制度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 | |
39 | 加快“数字法治·智慧乡村”建设 | 提升执法信息化水平。 | 区县(市)行政执法单位 | 区县级各行政执法单位要提升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化水平,聚焦细节,试点推广应用视音频智能管理平台,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数据化记录、存储、调阅制度,确保涉乡村行政执法程序规范和实体公正。 |
40 | 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集成应用,加强涉乡村执法规范化和数字化建设,实现对事中事后监管的数字监督。 | 区县(市)司法局、综合执法局 | ||
41 | 完善司法为民便民利民措施,畅通涉乡村司法案件信访渠道。 | 区县(市)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信访局 | 不断完善“移动微法院”“乡村检察官云平台”等建设,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应用场景的特色小程序等数字化司法便民项目建设,加强推广力度,引导和支持农村居民通过“数字法治”途径表达诉求、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维护村民合法权益。 | |
42 |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 | 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 | 区县(市)司法局 | 把“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主要抓手,组织开展创建工作,引导群众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依法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实现2021年-2025年省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增倍计划。 |
附件3
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乡镇(街道)任务分解表
序号 | 任务名称 | 主要职责 | 备注说明 |
1 | 确保《条例》全面贯彻实施 | 制定本行政区域法治乡村建设年度规划实施方案,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法治乡村建设工作。 | |
2 | 为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场所、物资保障。 | ||
3 | 落实好法治乡村建设,在《条例》颁布后集中一段时间,做好《条例》全面宣传,做到进村全覆盖。 | ||
4 | 推进乡镇(街道)法治建设 | 推进法治建设履职清单制度和合法性审查机制。 | 建立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以及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个人法治乡村建设履职清单和集体履职清单制;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作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签订合同等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合法性审查。严格履行合法性审查工作主体责任,明确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机构、审查范围、审查内容、审查流程等。根据本地实际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决策程序。 |
5 | 建立明晰的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健全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构建乡镇(街道)行政争议预防化解机制,健全乡镇(街道)法治建设监督制约体系,将数字化改革融入乡镇(街道)法治建设。 | ||
6 | 规范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 | 需要村民委员会协助的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并对清单实行动态化管理。 | |
7 | 提升涉乡村行政执法水平 | 统筹乡镇(街道)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建设。 | 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作出重大涉乡村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的作用。 |
8 | 强化事先内部监督机制,优化内部事前事中法制审核机制。 | 对乡镇(街道)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信息公开等重点执法行为进行实质性的法制审核,确保行政执法行为合法有效。 | |
9 | 加强乡村法治 宣传教育 | 大力推进《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和其他涉乡村法律法规的宣传。 | 将乡村法治建设纳入乡村干部培训计划,开展“法治带头人”计划性培养并实施动态管理,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和“学法守法示范户”培育。 |
11 | 建立乡镇(街道)普法志愿者队伍组织,组织架构健全;对志愿者加强日常教培。 | ||
12 | 推进法治公园、广场、长廊、街区等农村法治宣传阵地建设。 | 实现民法典主题宣传阵地乡镇(街道)全覆盖,争取新创1家全国法治教育基地,为农民搭建广泛的学法平台。 | |
13 | 加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 规范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工作室)建设,加快“公证E通”在乡村设点进程,提升公证为农服务便捷性。 | |
14 | 加强对农村五保、低保对象和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 | ||
15 | 精准实施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满足乡村群众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法律需求;大力推进乡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管理服务向乡村基层延伸,为乡村群众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 | ||
16 | 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平安乡村建设工作机制 |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定期开展农村社会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化解;完善村镇两级纠纷逐级递进、分层流转机制,有效预防和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 |
健全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制度。 | 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至少配备2名专职调解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至少配备1名专职调解员;加大对人民调解员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化应用的培训。 | ||
监(所)地衔接协作机制健全;农村禁毒和特殊人群安置帮教工作有力;农村社区矫正监管教育帮扶体系健全。 | |||
17 | 完善乡村民主 自治机制 | 实现“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学法守法示范户”行政村100%覆盖。 | 积极发挥村法律顾问、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作用;制订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施行“五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村务公开目录;村务公开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推行“村民说事”制度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 |
18 | 加快“数字法治•智慧乡村”建设 |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村民说事”流程数字化,小微权力履行数字闭环。 | 推广“掌上智村”等数字化治理平台应用,完善乡村网格化管理中的基础信息采集、隐患排查处置和联系服务群众等机制,提升乡村治理效果。 |
19 |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 | 引导群众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依法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实现2021年-2025年,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创建数量增倍工程,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占比达到90%以上。 |
附件4
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村(社区)任务分解表
序号 | 任务名称 | 主要职责 | 备注说明 |
1 | 确保《条例》全面贯彻实施 | 落实好法治乡村建设,在《条例》颁布后集中一段时间,做好《条例》全面宣传,做到入户全覆盖。 | |
2 | 加强乡村法治 宣传教育 | 大力推进《手机版office365破解版_直播365足球_365账号投注被限制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和其他涉乡村法律法规的宣传。 | 将乡村法治建设纳入乡村干部培训计划;开展“法治带头人”计划性培养并实施动态管理;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和“学法守法示范户”培育。 |
3 | 推进法治公园、广场、长廊、街区等农村法治宣传阵地建设。 | 实现民法典主题宣传阵地镇(街道)全覆盖,争取新创1家全国法治教育基地,为农民搭建广泛的学法平台。 | |
4 | 加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 规范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工作室)建设,加快“公证E通”在乡村设点进程,提升公证为农服务便捷性。 | |
5 | 加强对农村五保、低保对象和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 | ||
6 | 精准实施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满足乡村群众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法律需求;大力推进乡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管理服务向乡村基层延伸,为乡村群众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 | ||
7 | 健全矛盾纠纷化解、平安乡村建设工作机制 |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定期开展农村社会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化解;完善村镇两级纠纷逐级递进、分层流转机制,有效预防和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 |
8 | 健全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制度。 | 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至少配备1名专职调解员,加大对人民调解员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化应用的培训。 | |
9 | 监(所)地衔接协作机制健全;农村禁毒和特殊人群安置帮教工作有力;农村社区矫正监管教育帮扶体系健全。 | ||
10 | 培育良好村风民风家风。 | 进一步在广大农村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讲道德、守道德。 | |
11 | 完善乡村民主 自治机制 |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法治乡村建设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到“党建统领、四治融合”。 | |
12 | 实现“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学法守法示范户”行政村100%覆盖。 | 积极发挥村法律顾问、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作用;制订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施行“五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村务公开目录;村务公开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推行“村民说事”制度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 | |
13 | 深化乡村民主 自治机制 | 建立完善“村民说事”制度,明确主体、内容、范围、渠道,完善“说、议、办、评”流程。 | “村民说事”有专门场地,要编制好说事清单并予以公布,要畅通村民信箱、说事热线、手机客户端等途径开展村民说事;“村民说事”进行分流承办,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间,对办事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建立说事台账;依法依规编制小微权力清单,清单应包括村级组织在履行权力时的职责和权限。 |
14 | 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 | 引导群众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依法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实现2021年-2025年,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创建数量增倍工程,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占比达到90%以上。 |
附件5
市级有关单位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表(例表)
序号 | 工作任务 | 责任单位 | 行动计划 | |
提升涉乡村行政执法水平 | 1 | 深化乡镇(街道)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加强涉乡村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 市综合执法局 | 1、到2022年底,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达到25%以上,与乡镇(街道)权力清单和审批许可事项匹配率达到80%以上。 2、到2022年基本形成乡镇(街道)执法事项清单全区县(市)覆盖。 |
2 | ||||
3 |
填表说明:行动计划应是具体项目,应有完成时间节点。此表请在9月15日前报送市委依法治市办。联系人:潘震,电话:87296286。